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原本為嘉義市區鐵路地下化,是嘉義市政府於20年前就已經提出方案的一個計畫(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能在市區內看見有布條寫著鐵路高架化已經20年的原因),後來變更為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
而現在,這個計畫已經在3月12日啟動,年底正式動工。針對此計畫,嘉義市政府需要負擔38.9億元的建設經費,且屬於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一部分1。
和我一起追蹤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請按這裡查看最新進度。
詳細內容介紹
這個計畫的構想,是把嘉義市區的鐵路,從牛稠溪橋南側、北回站(目前裁撤狀態)南側中間的路段高架化,所以確切來說,它跨越了嘉義市和水上鄉。
而不只軌道高架化,也將有以下改變:
1.嘉義車站
把嘉義車站原址改建成高架車站,並更改月台配置成五股道一側式月台兩島式月台,也就是說以後的嘉義高架車站會有三個月台。有趣的是,原本的嘉義前站站體不會拆除,除了很大一個因素是因為它是古蹟以外,它還可以沿用作為新嘉義車站的站體使用,這跟台中鐵路高架化計畫保留台中舊前站是非常相似的。
此外,阿里山森林鐵路不會受這次的高架化影響。所以以後還是可以看到小火車在嘉義市的地面上跑,森鐵原本用來上下客的嘉義車站第一月台估計也不會拆除。(如果森鐵也一樣被高架化,這真的太過於突兀了,難以想像這是森鐵啊XD)
至於原本被稱作「嘉義市先期交通轉運中心」的嘉義後站新站體不會被拆除,而是在鐵路高架化後與前站結合,成為更全面的交通轉運中心。原本的轉運中心名稱中有「先期」的字眼,可能就是為了等待高架化時代來臨的「後期」。
2.嘉北車站
位於嘉基後方的嘉北車站,也會受到這次鐵路高架化的影響而改建。嘉北車站站體是跨站式站房,意思就是整個站體都高架在鐵路軌道上方。作為很典型的捷運化通勤車站,和彰化的大村車站極為相似。
維基百科對嘉北車站的介紹上說明當初設計跨站式站體是為了鐵路高架化的預留設計2,不過我是看不出來這樣的站體和高架化有何關聯,因為鐵路高架化的高度(估計淨高是4.6公尺以上)還是會衝擊到原本站體。其實當初如此設計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為了節省空間,減少站體設於地面佔用的大小和徵收土地的麻煩。
3.嘉義調車場
如果你在電車進嘉義站之前仔細觀察,應該都會發現嘉義站第二月台外側廣大的調車空間吧。這個調車場預計以後會遷移到水上,北回歸線車站附近,並更名為「水上車輛基地」。這個車輛基地的遷移子計畫,是之前整個高架化計畫停擺的原因之一,因為水上及嘉義縣政府方面不同意把基地遷移到水上,認為會阻礙北回歸線地區的發展,與嘉義市政府不斷協商卻沒有共識。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爭執暫時被擱置了,得以讓計畫快速進展。
4.北回歸線(北回)車站
台鐵原本就有北回歸線車站了,真的在北回歸線附近,然而在2002年車站遭到裁撤,目前留有一個小站房。未來鐵路高架化後,將配合台鐵實行已久的鐵路捷運化政策,此站可能會復站,名稱為北回車站。
結論
計畫裡會最直接影響民眾的,大概就是這四個子計畫了。由這四個計畫的效益來看,高架化的確是有助於嘉義市的都市更新、縫合前後站的土地、更新嘉義站原本已經老舊的設施、讓大眾運輸工具更方便、消除許多平交道和嘉義市老舊的陸橋、讓台鐵深入到北回歸線地區服務、讓原本因為被鐵路切割開而棄置不用或缺乏管理的土地重新得到利用(舉個例,你可以到博愛陸橋橋下空間看看,會發現那裡的景觀不像一個城市該有的樣子),對嘉義市來說是利大於弊。
不過,我不認為嘉義市鐵路高架化是一定要做、非做不可,反而會覺得鐵路高架化是一個做了有好處,但不做也沒關係的政策。當然,鐵路高架化是個最一勞永逸的做法,對於人口密度全國第二高的嘉義市來說,是有好處的。
而現在嘉義市政府需要負擔的經費也已經達到有史以來的最低紀錄(38.9億),也被納入的行政院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對於市政府來說」,這項計畫已經是刻不容緩,因此年底的動工機率幾乎是90%以上,到時7~8年的施工時間,勢必會帶給嘉義市一個滿長的交通黑暗期。
下一篇我將介紹嘉義市鐵路高架化的節外生枝,以及它為什麼能夠再延宕許久之外,突然有如此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