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捷運綠線速記

恭喜臺中捷運綠線本線在前幾天(2021/04/25)終於正式通車,宣告臺中市進入捷運時代,成為臺灣第五個有捷運的城市;前四個有捷運的城市分別是臺北市、新北市(臺北縣)、高雄市、桃園市,細數臺灣的六都,僅剩臺南市境內還沒有捷運。

這是遷移新網站後的第一篇文章。在經過一連串的波折、關站又開站後,終於又開始了寫文章的生活。太開心了!新網站、新的一年,就讓我們來看甫通車的臺中捷運吧!

首先,恭喜臺中捷運綠線本線在前幾天(2021/04/25)終於正式通車,宣告臺中市進入捷運時代,成為臺灣第五個有捷運的城市;前四個有捷運的城市分別是臺北市、新北市(臺北縣)、高雄市、桃園市,細數臺灣的六都,僅剩臺南市境內還沒有捷運(……)。

TOPIC|

雖說臺中捷運綠線通車值得開心,但在興建及測試過程中,也經歷不少波折。最大的兩個,無非是發生在 2014 年的鋼樑掉落意外,及 2020 年末原本要通車,卻在試營運時,遇到列車「半永久連接器軸心斷裂」的問題,致正式通車時間延誤了將近半年。

本文並不是要討論這些沈重的議題;有興趣者,網路上的資料更為豐富。
在這篇文章,我將以一個乘客的角度,快速記錄臺中捷運綠線的樣貌。

今年(2021)4 月 6 日,跟隨系上舉辦的「中部參訪」,我與朋友一同到臺中捷運位於北屯的總公司參觀。參訪結束後,便搭乘當時尚在試營運的臺中捷運返大慶轉接臺鐵。目前,臺中捷運正式通車的是綠線本線(烏日文心北屯線),行駛於北屯總站(中捷公司所在地)~高鐵臺中站(臺鐵新烏日站)之間;兩端有延伸線,分別是彰化延伸線及大坑延伸線,目前還處於規劃階段,其中彰化延伸線應會與彰化鐵路高架化一同規劃。

臺中捷運綠線 通車路線圖|由 Xy1904312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9286456

有趣的是,臺中捷運綠線由臺中捷運公司營運,但興建者並不是臺中市政府公共運輸及捷運工程處,而是委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進行,所以臺中捷運的設施,在呈現上與臺北捷運呈現高度相似;2014 年的鋼樑掉落意外,也是由當時的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現任高雄市副市長)宣告停工。至於有多相似?可由本文的圖片來讓大家自行驗證。

轉乘:現代化設計、有臺北捷運經驗加持

臺中捷運綠線本線有三站可轉乘臺鐵,分別為大慶、松竹和新烏日站。轉接的設計相當方便,由於捷運大慶站完全平行臺鐵大慶車站,故臺鐵大慶車站的側式月台,就直接拉了一條連通道與捷運大慶站相連接。從臺鐵的北上區間車下車後,可馬上進入捷運站;如果乘坐臺鐵的南下列車要前往捷運站,得先下樓進入臺鐵大慶車站的付費區後,再上樓到另一側的月台前往連通道。

對比 2016 年臺中鐵路高架化剛完工時,大慶車站的樣貌,現今的大慶車站不但肩負轉乘的重要角色,在臺中的軌道路網逐步完整之下,更讓臺中的先進都市樣貌趨於完備。

2016 年 10 月|臺中鐵路高架化剛通車時,尚在興建的捷運大慶站站體
2016 年 10 月|在高架化後的臺鐵大慶車站下方,向當時仍在興建的北上月台拍攝。
臺中捷運大慶站與臺鐵大慶車站北上月台的連通道
由臺中捷運大慶站向臺鐵大慶車站北上月台側拍攝,配有兩個直立式電子票證刷卡機。或許可以考慮用驗票閘門?
連通道的捷運自動售票(代幣)機及驗票閘門

站體:剛剛好的舒適

臺中捷運綠線是中運量鋼軌鋼輪系統,且為高架捷運,站體設計與臺北捷運文湖線較為相似、不算大,採用跨站天橋連接兩側月台,簡單樸素,捷運公司的所在地北屯總站也是同樣設計。或許是剛通車的關係,且路線還不夠方便,人潮並不多,在捷運車站內等候列車相當舒適。

在捷運公司參訪時,長官還跟我們說臺中捷運的站體都相當通風,不需要空調,比起北捷文湖線開強力空調還不涼,中捷的車站都非常涼爽!雖然我當天在北屯總站等車的時候,還是汗流浹背就是了……。
說到北屯總站,雖說臺中捷運綠線以高架設計為主,但由於北屯總站旁設有捷運機廠,故北屯總站的站體設計是平面的,比起周圍平面道路的高度,只有高了一點點,用以防洪而已。

指標系統:北捷的風格內有中捷的獨特

臺中捷運綠線的綠線,不是北捷松山新店線的深綠色(G),也不大像是北捷正興建中的萬大樹林線的淺綠色(Light Green, LG),而是偏草綠色系。如同北捷的各車站,站內的許多設施都覆蓋了綠線的代表色以資識別。而這綠色,看起來柔和不刺眼,又具備獨特性,個人以為是非常好看的綠色啊!

月台靠近軌道的地方,上方都有一道綠色的「天花板」(我不知道怎麼稱呼它)。這天花板的也沾上綠線的綠色,舒適好看,如上圖。上面除了會揭示本站的站名,也會有中捷綠線的路線圖,傾斜的角度剛好適合旅客查看路線。
這樣的指標設計,於排版上可說相當像北捷,但中捷並未使用明(宋)體與 Optima 作為站名的中/英文字型,而是和其他指標一樣,直接以黑體和 Helvetica Neue 粗體的呈現。不同字型的使用有不同風味,中捷似乎更可愛、現代且具備未來感;而北捷則重現傳統、莊重的藝術美感。

中捷的站名呈現,美觀大方。

由於中捷的月台配置多數為側式月台,所以可以清楚地看見對面月台的狀況,當然也看得見對面的「天花板」。而對面的天花板,也有站名顯示,甚至為了清楚還在文字後面加上 LED 照明(應該是吧?),整體呈現非常清晰完美,我實在要給予掌聲!希望未來可以好好維護,如果文字照明缺了一角的話會很落漆的 :(。

深得我心的文字照明。太漂亮的指標了,搭配上柔和的綠色,BEAUTIFUL!

而側式月台的配置,也讓雙向軌道得以在站內互相看見。位在兩軌道的中間,加上了直立式的站名牌。總之,月台內有許許多多的設施,都可以讓旅客知道現在位在哪一站,以及車是開往哪一個方向。

直立式,會發光的站名牌。

月台門:北捷設計、北捷製造

在月台門上的路線圖貼紙。下面的北屯總站方向用一個很可愛的捷運外型表示,不過很明顯是貼上去的。

讀者們可以發現,我從剛剛到現在講中捷的設施,幾乎離不開「北捷」兩個字。或許是因為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接手興建,中捷的設施都離不開北捷的影子,最像的無非是月台門。

95% 相似的月台門,根本是松山新店線的設計完整移植過來(誤

先不談全高式月台門,北捷在半高式月台門的設計上也經歷過演化,第一代是臺北車站(Taipei Main Sta.)的月台門,月台門的寬度較窄(和車門一樣寬)、高度較高,也造成現在捷運停在臺北車站時,會有「停不準」的現象;第二代的月台門將寬度增加,使用上較有彈性,並且將列車進站指示紅燈扁平化,整體月台門降低,視野較佳,如國父紀念館(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Sta.)的月台門;第三代月台門,也是流通程度最高的月台門,則將進站指示燈的外殼改為透明色,而非原本的紅色外殼,看起來更融入月台門。

而中捷的月台門,或許可以說是第四代的月台門(?),也在設計上歷經微調。最明顯的地方,是把月台門兩側的隔板漆上路線的代表色,更具備代表該路線的意義;此外,進站指示燈改為亮黃色,或許比起紅色,較不突兀,但仍具備警示效果。至於其他的設計則和北捷大同小異,警示標語的貼紙也是。

臺灣的半高式月台門設計大多是透明的,視野較為寬廣。個人覺得最好看的是高鐵臺北站的月台門,外觀質感滿分;列車要進站時恆亮的黃光條與地面指示燈相搭配,雖說刺眼了點,但充滿科技感。至於北捷的月台門,在經過多年的洗鍊後,也是蠻好看的!

好看的月台門、好看的站名牌,讓人(我)都快活了起來,太棒啦。

只有靜態照片不夠看,放上影片讓大家觀賞。不過因為是隨手拍的,看起來沒有對準水平線,看久會有點不舒適,還請大家見諒。

臺中捷運綠線|進站畫面與月台警示燈|本人拍攝並上傳至 YouTube

其他站內設施

其他的站內設施,也大多仿效北捷的樣式,不過一直提到北捷好像很煩XD,請大家看圖說故事吧!
(有些圖片是幻燈片設計,可以左右點選喔~)

站內的手扶梯。因為是中運量設計,多半只有一座手扶梯,有些站甚至只有單向,不過無障礙設施(電梯等)也不會少。

車廂內部:熟悉的設計,最對味

臺中捷運綠線既然是中運量,那麼車輛的設計也以中運量為原則。不過,在車門的數量上就有所不同,每節車廂單邊的車門就有五個,方便旅客快速上下車。

另外,臺中捷運綠線也與北捷文湖線相同,為自動且無人駕駛,故在車上不會看見「駕駛室」,也就不會有司機員。但根據公司長官的介紹,每班列車上都會派一名隨車員,這名隨車員必須服務旅客、掌握運行情況,並在需要時手動控制列車,所以隨車員都是會「開車」的,很厲害。當然,因為大多數時候還是自動駕駛,所以列車的手動駕駛控制盤是隱藏起來的。

雖說是中運量列車,但車廂內部明亮,且不像文湖線的每節車廂是獨立的,所以視覺上相當寬廣,不會有文湖線般的壓迫感;加以色系是以淺粉色系(粉綠、粉紅)的搭配,看來可愛又活潑,搭乘過程心情很好!

最有趣的來了,請看看這個行先板(SI)的設計。時間、站名的排版,都跟北捷更新行先板後的車輛一模一樣。這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北捷累積多年的經驗,更新後的行先板,有通勤者須特別留意的現在時刻、有中英文的開門資訊和列車的終點站指示,該顯示的都顯示出來了。中捷直接承襲成熟的設計,是蠻好的。

這裡沒有拍到「本側開門」的動畫,但相信各位可以想像的。

相對來說,高雄捷運雖然也更新過行先板的軟體,但是礙於版面較短,能夠出現的東西並不完整;此外,開門資訊只有在右側開門時,會特別以文字註明和廣播,但廣播又太冗長,而且聲音不統一,聽起來很不舒服。另外,高捷在相同位置的車門,只有一側是行先板,另外一側只有路線圖,也是相對可惜的。

以臺鐵論,每一代的電聯車設計都不一樣,大概是臺鐵的「最大特色」。從 EMU600 改造車每車門上有兩個現在幾乎壞光光的電視開始,到 EMU700、EMU800 引進可陳列兩行文字的 LED 行先板,接著 EMU500 改造車將行先板變矮但拉長,然後是最新的 EMU900 採用全彩的 LED,可發現臺鐵在設計行先板上面有用心、但持續在嘗試;並根據不同車款的規格設計適合的行先板。

我在月初(2021/04)也很幸運地搭到 EMU900,全彩的 LED 的確給人煥然一新之感,在版面配置上也大致維持 EMU800 的風格;不過加上了現在時刻的輪播,及持續顯示車廂編號。常態性的車廂編號顯示似乎顯得有點多餘,或者版面佔用可以更小一些。

比較之下,我偏好北捷(中捷)樣式的行先板,不過臺鐵的改變,我也看得見。

都市景觀:深入臺中市區的綠色巨龍

由於中捷綠線部分路段經過市區,故如同新北環狀線,鬧區路段會架設隔音牆。兩側以實體牆面將噪音阻擋在軌道內;上方則為簍空設計;從跨站天橋向下拍,就像是一條綠色巨龍深入臺中市區。
下圖是在中捷綠線,經過文心路的路段拍攝(文心崇德),搭配原本就屬柔和系的中捷綠色,隔音牆的設計不會突兀,讓軌道建設自然地融入城市景觀。

值得期待的臺中捷運

這次參訪臺中捷運公司,及搭乘臺中捷運的體驗,算是熟悉中帶有期待感。熟悉是因為許多設施都承襲北捷的風格,期待則是臺中這個城市所給予的。臺中都會區身為臺灣第二大都會區,有許多建設都如火如荼進行,軌道建設當然是其中的小部分;經過 20 年,臺中終於也邁向擁有捷運系統的城市,搭配原本就蠻方便的臺鐵山、海線,及規劃完善的高、快速公路系統,擁有四通八達的運輸路網指日可待。

而臺中捷運的試營運,儘管遭遇瓶頸,仍是將問題一一解決,且搭乘的舒適度讓人非常滿意。記得從捷運下車後,我和我朋友說了一句:「臺中捷運的發展感覺就會非常好」,朋友也深表認同。儘管在正式營運後,這幾天的表現不如預期,推測是因開始收費讓人潮減少,不過這可能就是捷運剛開始發展的正常現象吧,後續如何培養運量,並和周邊的公車、公共自行車搭配,就是捷運公司和臺中市政府要去煩惱的。

總歸一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這次的速記感想或許誇張了點,但臺中捷運、甚至可說臺中市的發展真的讓人非常期待!

本文撰寫資訊

照片拍攝日期:2021/04/06
文字撰稿日期:2021/04/30
分享文章
EMC
EMC

臺灣,交通相關科系畢業。副業為鑽研電腦技術,亦從事簡報製作與教學工作。經營個人網站將近十年;從做中學,摸索網站發展方向,期間不斷更動網站主題,後終於定位於交通專門部落格,偶爾參雜一些生活思考。
本著樂於分享,追求內容豐富、淺顯易懂,希望來到這裡的你都能有些收穫 :)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